太高级的《风味人间》,已不是我的人间
原标题:太高级的《风味人间》,已不是我的人间
文丨徐媛
陈晓卿担纲制作的《风味人间》播出已有一周了。播出前,他亲自站台吆喝:片子不难看。
果然,不负众望,豆瓣评分9.4。
然而,相对于豆瓣的高评分,吃瓜群众的观后反应稍显冷寂。朋友圈里的讨论未成气候,自媒体的好评稿件也未一拥而上,微博热搜榜上也不见其踪影,这实在不符合中国吃货的一贯素养,以及他们对陈晓卿寄予厚望之程度。
在看过第一集后,我有点理解了这种反差。
1,舌尖上的世界
陈晓卿没有说错,《风味人间》真的不难看。还不用到美食部分,千羊奔腾的开场画面,就震撼了你的眼球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美食纪录片已经被中国的导演玩得滚瓜烂熟。他们深知,没有一段史诗级的自然风光大片作铺垫,美食怎么能轻易出场。更何况,这是陈晓卿的拿手好戏。他曾经凭借自然类纪录片《森林之歌》获得金鹰奖“最佳纪录片奖”,自然和现实类记录片是他的最爱,美食只是他的爱好之一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在4k的高清镜头下,无论是辽阔无边的草原、翠绿欲滴的山川、细雨缠绵的江南,还是彩霞映照的天空、沾满露珠的荷叶、袅袅升起的山间烟雾……《风味人间》都拍出了一种极致的美感,让人心旷神怡、心神向往。
这些波澜壮阔、大开大合的画面,极大地凸显了美食纪录片的高级感,也为接下来出场的美食,描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。
看看这样热腾肥美的羊肉,就算口水已经流到了膝盖,你也不忍伸手去破坏它华丽的质感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有网友戏言,这一刀刀切的,哪是羊肉,分明是我的心,我的梦想啊!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腌制食物从来都是陈晓卿舌尖的至爱,这一次如何拍出不一样的质感?
中外对比,或是一个不错的创新之道。于是,你刚感受完徽州人民传统的小作坊式制作后,画面马上一转,来到了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。火腿是西班牙的大硬菜,制作的每道程序都要经过精确的科学控制,甚至连切火腿也成为了一门精彩绝伦的行为艺术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听着充满野性和欲望的佛拉明戈,用舌头卷过切片师刀尖上薄如纸片的火腿,配着红酒,细嚼慢咽,原来生活可以如此性感多娇。
中外对比,不仅让人视野宽阔,也能带来一些戏剧的冲突感。比如,荷兰人不吃的大闸蟹,到了江西师傅手中,就给玩坏了。大闸蟹到了中国人嘴里,每一个部位都逃不过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集几十只大闸蟹精华于一身的“秃黄油”,一口下去,不可描述的舌尖快意,让人醉生梦死——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秃黄油拌饭,也是许多美食家死前必点的清单,价格自然要配得上它的绝味体验——据说一小碗99元!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如何形容美食,中国文化的用词高深莫测,“香甜可口”、“入口极化”,看上去挺美,实则让人不知所云。懂美食的陈晓卿不愿意这样的含糊,他引进了科学化的处理方式,用超微观摄影向你生动地呈现——
马肉如何在极端严寒的条件下迅速冻结保鲜: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盐如何渗入进肉里,最后风干结晶: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当纤维物质蟹肉壳遇上酸性物质醋时,又是如何“虎躯一震”,瞬间展开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这些科学而细致的展现,让人看到了食物和调料碰撞后产生的裂变性奇观。此番动容的邂逅相逢,胜却人间无数。 陈晓卿说,在内部试播时,很多年轻人看到这儿,像镜头里的醋一样,都“打了个寒战”。
总之,这是一部风味十足的纪录片——
它取材丰富,海北天南,横贯东西,各路美食让人应接不暇;
既呈现了自然风貌地理,又展现食物精细的制作过程,还兼带普及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,最后还点明了 “生命无常、风味不改”这样的人生哲理。
更重要的是,它立足全球,格局远大,希望通过人们对食物共同的好奇和向往,来寻求人类的某种一致性。
内容、思想、格局,都有了,豆瓣9.4的高分,看上去实至名归。
然而,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美食片,却没有勾起我分享的冲动。
短暂的震撼之后,那一幕幕精致的画面,有如浮光掠影,转眼即忘。
我不会像六年前看《舌尖1》一样,同友人整日热烈地讨论松茸的奇妙,垂涎冬笋的脆感,念叨莲藕排骨汤的浓香,臆想全鱼宴的滋味。六年之后我们的讨论,只剩下了尴尬的“不错”二字。
难道我们同大多数苛刻的食客一样,经过各大美食片的密集洗礼后,已经审美疲劳、钝感不爱?
细想想,好像是,又好像不是。
带着这个疑惑,我又重温了一遍《舌尖1》。
2,相似的风味,不一样的人间
陈晓卿曾说过,地球上不缺的是钢筋水泥的都市,缺的是人间烟火。
《舌尖1》里,美食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熟悉的烟火味。于是,你会知道——
一道大城市里卖出1600元的炭烤松茸,是一个普通藏族家庭生计的重要来源;
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,又默契地遵守山林的自然法则;
食物的获得实属不易,有时是凭运气的劳动,有时是全靠经验的赌博,有些则需要披星戴月的劳作、常年背井离乡的拼搏,还有乐天知命、甘于平淡的坚持。
(图片来源:《舌尖上的中国1》纪录片)
人和食物恰到好处的配合,为看客们贡献了诸多的记忆点和话题。
真实、可爱、耿直的卖黄馍馍的大爷,表面斗嘴、实则秀恩爱的养蜂人夫妇,举起大旗祭祀、带领团队在冰壶上寻找鱼群的石把头……都成为了网友们欣然讨论的对象。
人物因食物而生的喜悦和失落,与凶险大自然斗争的坚毅和顽强,“辛苦就要赚钱”的朴素的人生哲学,让饮食男女们泪湿眼眶,荡涤心灵。这是他们熟悉的家长里短,是他们所渴望的人间温度。
在丰富的人物故事和情感的衬托下,美食也显得格外动人。
臊子面、肉夹馍、兰州拉面这样的普通食物,因为掺杂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、生活日常,瞬间引爆了游子们的泪腺,让他们在朋友圈里竞相诉说乡愁。
(图片来源:《舌尖上的中国1》纪录片)
这正是《舌尖1》当年的聪明之处,懒得去展现八大菜系的博大精深,而是将镜头对准寻常的食物,用一个个微小的切口,展现中国人的三餐日常和生活轨迹,以获得最广泛的情感共鸣。
在高原、在乡村、在窑洞、在林间、在大海边,总有一款熟悉的味道能击中你,带你潜回记忆的深处,释放你无处安放的情感。
就像《舌尖1》里所说的一样:
“味道在漫长的时光里和情感混合在一起,你分不清哪个是滋味,哪一种是情怀。”
(图片来源:《舌尖上的中国1》纪录片)
然而,陈晓卿曾经看重的人情味和记忆感,在《风味人间》这儿,明显地淡了。
在《风味人间》里,你很难看到人和食物在微观层次的情感互动。人的作用,大多限于寻觅和制作食物的动作展现。
片子里没有对人物的直接采访,也少有具体的、有意义的同期声;鲜有完整的故事、递进的情感、细腻的情绪。紧凑的节奏,快速切换的素材,密集铺排的美食镜头,挤占了人物个性发挥的空间,也自然容不下情感的缓慢流淌。
在这里,美食极大地冲击着人的视觉,生活则被晾在了一边。
所以,你不知道,一顿热气腾腾、肥美鲜嫩的羊肉大餐,对于牧民的具体意义;
不了解四川瓦屋山夫妇俩为何要开山劈路,露宿密林,进行性价比不高的劳动;
不清楚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阿布都夫妇,为何为了采集巴楚蘑菇,连孩子的三餐都顾不上;
也不知道,对于子承父业、每日捕捞自己都懒得吃的大闸蟹的荷兰男孩来说,这样的生活意味着什么。
我知道我是来看美食的,但食物就像忠实的信使,诱惑着我去窥探背后各色的生活姿态。当我看不到时,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不过,片子里也有例外。镖射旗鱼就是少有的有记忆点的情节。
台湾东部的海域上,90后男孩立在船头的镖鱼台上,手持一根长镖枪,时刻盯着海面下的异动。
船舶在滔天海浪中剧烈摇荡,男孩身上无安全保护措施,全靠岔开的双脚保持平衡。船舱里掌舵的父亲紧张地盯着儿子的一举一动,唯恐海浪将其卷入其中。
男孩一次次掷下镖,又一次次地失望而归。此情此景,让你想起了海明威《老人与海》里那位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老人。同样都是人与大海极不平等的较量,人与大鱼激烈的生存斗争。海面上男孩蓄势待发,海底下旗鱼快速游荡,谁都不知道他们命运的交汇点何时到来。
突然,旗鱼浮出海面,男孩用力一掷,中了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这惊心动魄的六七分钟,拍出了好莱坞大片的即视感,也成为了网友们为数不多的讨论的热点。但大部分人却只记住了刺激的场面和高清的视觉享受,《老人与海》的精神余韵,只在少数人的联想里。
导演组曾在媒体的采访中补充说,出海镖鱼的场景拍了好几天,能拍到纯属运气。而找到这个男孩,更是不易。他是当地唯一的90后镖手,年轻一辈只有他会镖鱼。对男孩而言,每一次的出海,都是为荣誉而战。
导演组的采访,让我对镖鱼的男孩,多了几分感动和钦佩。如果片子里男孩的故事更丰满一些,情感流露再充沛一些,剪辑的节奏再慢一点,观众会不会有更为深刻的观看体验呢?会不会为这位迎风而战的勇敢少年,流下几滴真诚的眼泪呢?
或许,这正是陈晓卿和他的团队不愿看到的结果。
可能鉴于之前网友对《舌尖3》变成“知音体”的群嘲,《风味人间》似乎有意规避了煽情的内容,保持着一种过分的节制感。它放弃了《舌尖1》文青范的台词,拒绝在价值观上做硬性的拔高。它诚意满满、专心致志地展现美食,小心地过滤掉可能引爆舆论的槽点。它想方设法虐你的胃,却不肯给你鼻子发酸的机会。
体面地赚人热泪,也曾是陈晓卿的绝活。但近年来网友的矛盾审美让他左右为难。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:
“美食与人物比例如何分配,是一个永远的话题。有的观众希望直接上吃的,把食物都删掉;有的观众认为停留在吃喝层面太浅薄,应该多展现人文精神。我们有时会被撕扯,众口难调。”
撕扯过后,这一次,美食占了绝对的上风。
(图片来源:《风味人间》纪录片)
只是脱离了具体的人和故事的《风味人间》,感觉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,人情味寥寥。
精致的拍摄手法、超高清的镜头、华丽的剪辑、酷炫的视觉冲击以及西方人民雅致的用餐文化,集中打造了片子高级的质感。连寻常的土豆泥和麦芽,在绝美画面的衬托下,也散发着某种难以触及的高冷。纵使精彩的画面让你赏心悦目,口水直流,但你总觉得它不属于你。
所以,它能让你的味蕾绽放,却不能让你的情感沸腾。
相比之下,我更愿意去看格局低的《人间一串》。那里面吸引我的,不仅是兹拉声中香气四溢的烧烤,还有烧烤背后热辣辣的生活。那些色欲食欲交织的夜晚,烧烤江湖里的纵情吆喝,普通人呈现的人间烟火,都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,也是我激烈存活的生动证明。
(图片来源:《人间一串》纪录片)
陈晓卿也爱这样的烟火气,他曾这样形容过其钟爱的小店:
“桌子支在院子里,旁边路灯杆上贴满了租房小广告,创文的横幅打着卷儿,知趣地缠在国槐的枝头,晾晒衣服的居民不时从身边穿过……我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吃东西,微风过处,偶尔飘落几片秋天的叶子,空气里弥漫着酸笋的味道,这是迷人的人间烟火气息。”
只是,如果美食片里的人只剩下了物理空间上的移动,没有与食物产生足够细腻的火花碰撞,烟火气又从何而来呢?
没有烟火气的美食片,观众舔屏之后,也就只剩下饥饿感褪去后的沉寂了。
别看吃货们整日嚷嚷着说要看吃的,不要看人。但他们最爱的,还是自己生活的影子,味觉的记忆,好让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可以安放和寄托的地方。
太高级的《风味人间》,已经不是我的人间。久居水泥森林里的我们,更想以美食的名义,去看到远方不一样而又无比真实的世界。
相关文章
-
良人是什么意思?古代夫妻间的互称(也指妃嫔的品阶)
-
加拿大夫妇猎杀上瘾,动物体型越大,下手越重
-
娃娃菜可以减肥吗 可以(低热量高营养食物)
-
澳洲男子学飞行,第一次上天教练突然昏迷,他竟然驾机完美降落
-
干茯苓块煮粥前泡多久 山药干茯苓薏粥的做法
-
玄色是什么颜色?玄色有什么历史由来(黑中泛赤)
-
明月草的正确食用方法,一天嚼食15片/煲汤食用/煎水饮用
-
央视记者探访韩国江原道火灾现场:仍有部分明火
-
男子急救老太压断12根肋骨被诉一审判不担责,二审将开庭
-
模特:桑切斯是个娘娘腔,24小时视频轰炸我
-
海米是什么?海产虾晒干后制成(金沟虾米最优)
-
西安这些公交司机坚持27年 每天将卖鸡蛋盲人从长安送到钟楼
-
洗洁精过期了还能用吗 没有变色就可以用变化大不能用
-
巴基斯坦驻华大使:中共无需在意西方诋毁,“只要你成功了,肯定会受到攻击,不用担心”
-
胖大海不宜和什么同食,无相克食物(脾胃虚寒的人禁食)
-
银行副行长受贿3122万获刑14年 曾让儿子保姆代持股份
-
作恶的凶手需严惩,围观的网红请善良!
-
泡脚桶可以家人共用吗 无脚气可放心使用(脚气易传染)
-
警棍驱赶、膝盖锁喉?深圳女子微博哭诉遭民警暴力执法,警方深夜回应
-
衬衣被染色了怎么办 怎么样才可以更好清洁衬衣
-
产褥垫是干嘛用的 孕妇生养时生养后使用的产品
-
好友眼里的姚师兵,年轻时帅气逼人,仅这一年就苍老了很多
-
即有分期6名“90后”员工伙同中介作案约定每骗贷2万拿好处费1500元
-
包机去见股神巴菲特,女子假装德国贵族行骗,面临15年牢狱生涯
-
棉被为什么盖着不贴身 什么样的被子比较贴身舒服
-
男子伪造“副县长”任命文件骗了上百万,岳母也不放过……
-
可怕!“木马王国”轨道车脱轨!母女俩被压住,两岁女儿脸上有十多厘米长的口子
-
床单用皮筋一绑变床笠 床单固定在床垫上的方法
-
毛肚可以冷冻吗 如何储存毛肚(零下24摄氏度冷冻最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