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与诸葛亮亲密如鱼水他们就没有分歧吗
刘备与诸葛亮亲密如鱼水他们就没有分歧吗
刘备得到了诸葛亮,说自己好像是鱼儿得到了水一样,从此对他是言听计从,那关系也是一天比一天情深。相比之下,连关羽、张飞这些老兄弟好像都不如两人亲密。尤其是曹丕称帝以后,蜀地人认为汉献帝已死,众部下劝刘备当皇帝,刘备不许,可是诸葛亮说了一番话,刘备就同意了。还说诸葛亮能“辅佐我克服缺点,协助我布施天子的恩德福泽,以便使汉室的光辉普照天下”。临终,刘备更是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,让他们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。从此以后,他们俩就被视为君臣关系的榜样,是和齐桓公与管仲一样古代君臣关系的楷模。然而,他们两个真的是铁板一块,从来就没有分歧吗?
(刘备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)
可以肯定地说,两人有分歧,这就是对待吴国的问题。
孙权偷袭荆州,杀了关羽。刘备当了皇帝以后,要报复关羽被杀的耻辱,于是在章武元年(公元221)秋天兴兵,亲率“诸军伐吴”为关羽报仇。刘备被东吴孙权部将陆逊打败,不得已退守永安,一年多后病重死去。出征前,蜀国“群臣多谏,一不从”,那意思是说,臣下很多人都劝谏刘备,不要进行这次战争,但刘备一概不听,坚持伐吴。那么,在这些提反对意见的群臣当中,有没有诸葛亮呢?在《三国志》当中,无论是《先主传》还是《诸葛亮传》,都没有涉及这个问题,这么重大的一次军事行动,两人难道就没有进行过沟通?即便这是刘备没有经过朝仪就做出的决定,那诸葛亮是赞成还是反对呢?这次东征,诸葛亮没有随军前往。这倒不能说明什么问题,皇帝“御驾亲征”,留下最为倚重的大臣和太子守国,这也是常理。但既然有多人劝谏,诸葛亮还是应该有个态度的。
(刘备与诸葛亮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)
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当中有一句话,说明诸葛亮是反对这次东征的。彰武二年(公元222),刘备大败而归,撤退后住在白帝城。诸葛亮叹息说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。”这句话说明,不管诸葛亮有没有劝阻刘备东行,他在内心是反对这次东征的,因为在他说这话的时候,刘备还活着。
(诸葛亮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)
尽管诸葛亮反对刘备东征,但最有可能是诸葛亮并没有劝阻刘备。其原因很可能是诸葛亮了解,刘备东征孙权,夺取荆州的决心是不可改变的,又有那么多人劝谏无效,自己还是不说为好。尤其是,作为后方的诸葛亮,要负责前方的物资供应,既然他不能改变刘备,还是不劝,以便让刘备没有后顾之忧放心东行。
但不劝说不等于内心赞同,纵观刘备与诸葛亮在对待东吴问题上,两人始终是有区别的。诸葛亮一生都主张对东吴联合,从来都不主张对东吴用兵,这已经成为诸葛亮观念里的东西,不可改变。曹操南征荆州时,刘备在长坂和他交战,大败,退到夏口。诸葛亮说:“事情已经很紧急了,请您下令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。”刘备同意后,诸葛亮说服了孙权,促成了孙、刘联合,打败了曹操,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形成了诸葛亮坚定不移的联吴政策。只不过,在刘备在世时,蜀汉军国大事最终决定权在刘备手上,诸葛亮只能建议,不能决断而已。刘备死后,诸葛亮成了蜀国实际上的当家人,马上就派出使者,与吴国建立亲善友好关系,并建立了两国的同盟。从此后,终其诸葛亮一生,从来都没有对吴国发生过一次战事,哪怕是很小的军事冲突。
而刘备则不同,他对东吴始终是一种现实的需要,有益于自己则联合,不利则刀兵相见。即便是在联合期间,刘备也始终保留着一份警惕。如汉献帝建安二十年(公元215),刘备得到益州以后,孙权提出让刘备归还荆州,刘备说等我取得凉州以后,就把荆州还给你,于是,两家大打出手。可是就在这年,曹操夺取了汉中,威胁到蜀国成都的安危,刘备马上把荆州的江夏、长沙、桂阳割让给孙权,又一次实现了孙刘的联合。等到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),刘备并没有和孙权通报,自己率先当上了汉中王,这等于是刘备率先打破了这种联盟。这也是导致东吴偷袭荆州,杀死关羽的原因所在。当皇帝后,刘备以报复关羽被杀为名东伐吴国,两家举国为敌,孙权提出和解,被刘备拒绝。失败后的第二年,孙权提出来和解,刘备反而同意了。这和诸葛亮对待东吴的政策有明显的区别。
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有分歧而不为人所觉察呢?这就是一个新兴集团处于上升阶段正常有力量的表现。任何一个团体内部不可能没有矛盾,但内部的分歧和矛盾是不应该表露于外的,尤其是作为封建社会的臣下,更不能表现君臣之间的不一致。诸葛亮是古代的优秀政治家,是封建社会臣子的典范,他非常懂得,自己既然不能阻止刘备东征,就只有全身心的支持。因此,他对于由于法正不在而不能阻止刘备东征的感叹,不会让人感觉这是对刘备的指责,相反,他更像是对于自己不能像法正一样劝谏的一种自责。当然了,人们感觉不到刘备和诸葛亮的分歧,也与《三国志》等史家的曲意维护有很大的关系。
相关文章
-
如果把中国四千年王朝史看成是一天
-
【横扫千军】假如穿越回古代 送给张飞一把横于当阳桥上
-
历史|彭德怀抢来陈赓手里的鸡,吃到一半的时候恍然大悟,伸手要打陈赓
-
回忆敬爱的周总理
-
党史百年天天读·10月29日
-
江苏各界纪念周恩来诞辰121周年
-
党史小故事|行程五万余里的“新安旅行团”
-
曾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中大败日军的“天炉战法”,究竟有多厉害
-
1974年周恩来手术后主持国庆招待会曾遭医护人员反对
-
商汤王曾经被俘,俘乳他的是谁 贪图便宜的夏桀
-
小型剑龙科: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(拥有第二脑)
-
殷商人祭为何羌人居多?民族图腾是羊,和夏同系(被仇视)
-
此人是蒙古帝国的宗王之长,一手掀翻了窝阔台家族的统治
-
北齐朝女相陆贞简介 唯一一位女相陆贞传奇故事
-
三国历史上的十大将领 历数三国选取武将的攻略
-
蒙古灭金的时候,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迁都,而不是回自己东北老家?
-
中国千年内乱的根本原因:宫闱之变,权臣之擅,宦官之祸
-
历史上的秦始皇第一个娶了谁?没有记载(野史说法众多)
-
诸葛亮最对不起的人,至今都在他的墓中长跪,得知真相令人唏嘘
-
史上十条有趣冷知识,条条听起来皆不可思议,你知道几个?
-
周武帝灭佛:南北朝时期的兴佛运动严重影响国力
-
陕西历史博物馆赏青铜器下篇:木一古美术分享
-
有多少人知道燕云18骑?为何这支部队如此残忍和神秘?又为何消失
-
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?三国谁最后灭亡(西晋完成大一统)
-
此人战术高明,17天内连续拿下敌军5座城市,后成为志愿军二把手
-
盘点十位民国以来被称为“先生”的著名女性
-
日本“名将之花”、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,是如何被我军打死的
-
楚庄王为何要架空令尹?子越政变的结局
-
No.1111余英时|余英时回忆录:美國哈佛大學时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