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,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,至今仍有借鉴意义
原标题: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,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,至今仍有借鉴意义
1960年5月23日,“山西王”阎锡山在台北去世,终年77岁。阎锡山生前曾写过多副挽联,嘱咐亲人在他死后刻在墓地附近,以表心志。在众多挽联中,有一副挽联最为醒目,“有大需要时来,始能成大事业;无大把握而去,终难得大机缘。”
这副挽联很好地诠释了阎锡山的一生,执掌山西38年一跃成为“山西王”,无疑是最辉煌的时刻。从1912年出任山西督军,到1949年离开山西,阎锡山一度把山西打造成全国模范省,“同侪之中鲜有出其右者。”
不过,时至今日,人们对阎锡山的争议不断,可谁也不能否则阎锡山在民国时期一个突破性创举,在山西实行义务教育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三次深入山西最底层调查义务教育情况,结果得到一个令他无比震惊的结果,
“……由于近年来政治动乱,上述计划几乎没能执行,唯独山西一省取得了异常引人注目的成绩……现在该省己有72%以上的学龄儿童入校就读。此外,还规定了25岁以下的成人文盲上成人业余补习学校,学习常用汉字、算术和公民常识。”
义务教育竟然达到了72%,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,比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义务教育的比例还要高,阎锡山实在怎么做到的?两个举措:投入重金和政策得当。阎锡山向来抠门,但在教育上却投入重金,他认为“强迫教育,既为根本之要政,早办一年,即早收一年之效果。”
阎锡山担任督军初期,就专门召集全身各地官员,表达自己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的决心,并把各地义务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。阎锡山还在山西省发行了一本名为《人民须知》的小册子,几乎人手一册。
为了确保不识字老百姓都能听懂,《人民须知》采用极其朴素的语言书写,阐述阎锡山施政理念以及国民教育。小册子用大量篇幅向民众阐述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,
“凡是山西百姓,不论贫富贵贱的小孩子,七岁到十三岁,这七年内需要有四年上学,这就名叫国民教育;凡上过学的人,知识就高了,身体也壮了,为父母的无论如何贫穷,总要使子女上学,是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,又名叫义务教育;国家法律定的,人民若不上学,就要罚了还得上学,又名叫强迫教育。”
是不是很通俗易懂?阎锡山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。对于那些无辜让子女辍学、拒绝让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,《人民须知》里还规定了解决办法,处以家长1到5块大洋的罚金。
当然,在一些富裕地区出现了收学费现场,但是学费很低,“初级小学以不收学费为原则,但得视地方情形酌量征收,所收之数,每学期最多不得过1元。”正是这样的魄力,使得当时山西教育水平成为全国执牛耳。
参考资料:《人们须知》(阎锡山)、《民国时期的山西教育》
相关文章
-
古代的皇帝,为何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,而不是用美貌的宫女?
-
玄武门之变对唐朝的影响:开创贞观之治(但也存在潜伏的危机)
-
国共三十年谍战 红色谍战遇挫到胜利
-
世界未解之谜:长城之谜,长城真的被孟姜女哭倒过吗?千年误会
-
你走你的阳关道,我过我的独木桥,阳关道在哪里?
-
和氏璧下落之谜 和氏璧是什么玉
-
此人兵器重达六十斤,两度单挑双鞭呼延灼,击毙没羽箭张清
-
霍去病虽英年早逝,但和岳飞相比,他也算是绝对的人生赢家
-
湘阴新添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!附详细名单(岳州窑、“徐正兴宝号”、左太傅祠)
-
多刺甲龙:英国中型甲龙类(长4.6米/臀部长有整块板甲)
-
韩岫岩晚年用22个字,总结了王近山的一生,让人不禁发出一声感叹
-
著名将领吴起下场凄惨被政敌万箭穿心而死,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
-
《天龙八部》“南慕容” 原型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
-
富察·衮代的宝宫史谜团
-
古代一斤是16两,其中暗藏大智慧,谁敢“缺斤少两”后果很严重
-
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孙膑,一个厉害而不平凡的人
-
公元1165年,辛弃疾去哪儿了
-
植食恐龙:鸭嘴龙 化石遍布北美(头顶长有夸张冠饰)
-
既然答应了,就要履行承诺我的冥妻
-
鲁迅玩伴闰土最后结局:晚年生活凄苦,因没钱治病去世,后代如何
-
开角龙: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(长8米/距今7000万年前)
-
慈禧在弥留之际留下的3道遗诏,最后一条亡国,前两条就是打脸
-
李世民的三皇子,处斩前喊出9个字,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误
-
穆耶恩龙:南美大型恐龙(长8-9米/生于9300万年前)
-
为对抗美军飞机,33岁的他不幸牺牲,那年4月1日成所有国人的痛
-
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
-
一到岁末公司就爱开年会,这到底是个什么“文化”?
-
洪秀全“书法”曝光,看完终于明白他4次科举都落榜的真正原因了
-
今晚《戏码头》,从一件国家宝藏说起。名震天下的越王勾践剑,为何最终流落到楚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