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?
原标题: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?
作者:河南大学 中国古代史 程世鹏
在古代中国,祭祀是和战争一样重要的头等大事,是我们华夏礼典的一部分,“礼有五经,莫重于祭”。何为“祭祀呢”?天神称祀,地祇称祭。但是,祭祀是要严格按照等级制度的,所以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来祭,诸侯大夫只能祭山川,而士庶则只能去祭己祖先和灶神。由于祭祀与国运息息相关,这一礼制就被延续保留了下来,明朝也不例外。
古代祭天的场景
在对前代的祭祀制度改革的基础上,明代的祭祀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:明初五礼,祭祀活动列于“吉礼”,分大、中、小三个级别的祭祀。其中,大祀又包括:朝日、夕月、圜丘、方泽、宗庙、社稷、先农;中祀包括:风云、雷雨、岳镇、太岁、星辰、海渎、山川、先师、旗纛、历代帝王、司中、司命、司民、司禄、寿星;其他诸神的祭祀都是小祀。大祀皆是皇帝亲自去祭拜,中祀和小祀则是派遣其他官员去致祭。每年大祀十三次,中祀二十五次,小祀有八次。
从大、中、小祭祀来看,明代国家规定的祭祀对象是十分驳杂的,包括自然、先师、祖先、历代明王、英雄豪杰、大学问家、道德典范、有功于国家社稷或者地方社会者、个别民间信仰神、无家野鬼合成的群体。这些群体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“天”。
古代祭祀雕刻
除了这些规范性的祭祀活动之外,明朝还会因为一些具体当时发生的事情,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其他的祭祀活动,比如说天文异象或者自然灾害等等。除此之外,明朝还会举行一些斋醮法会,比如超度军人,给皇室祝寿等等。可以看出,明朝的祭祀体系是一种观念上的秩序框架,维护者民间信仰的稳定,但是在崇拜祭祀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,以儒家为基础,又融合了佛道观念以及民间杂神,为民间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。
古代祭祀礼器
参考资料:
张廷玉:明史
谷应泰:明史纪事本末
余继登:典故纪闻
相关文章
-
为什么古代皇室没有男双胞胎?如果皇室出现双胞胎,会如何处置?
-
台湾陆委会为什么非挡着陈云林见连战?
-
似鹈鹕龙:西班牙小型食肉恐龙(长2.5米/距今1亿年前)
-
清朝能成功实施“剃发易服”的政策,为何满语普及却遇到了障碍?
-
屠燕治:“太平天下王道·有王·马道程宫”钱的文字读法与背景解析
-
古人出一趟远门要花费多少银两?
-
成吉思汗被一个噩梦吓醒,遂对枕边妃子说:你立即嫁给门外的卫兵
-
聚师新语|千古一帝:“靠谱”秦王扫六合
-
海特兰龙:亚洲巨型蜥脚类恐龙(仅一节尾椎出土)
-
“宁住缺角屋,不住破脑房”是什么意思?老祖宗的智慧,有啥道理
-
民间为什么把诸葛亮捧得高高在上,他配吗?
-
黄帝政权开始走向衰弱
-
最早确定的节气舌尖上的春分
-
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
-
红军罕见搭配:红5师师长政委,双双20岁,比少共师年龄还小
-
宋仁宗狸猫换太子事件揭秘 狸猫换太子到底是怎么回事
-
巨型蜥脚类:黄河巨龙 光是指甲就长22厘米(体长20米)
-
幽默 | 古代试卷批语拾趣
-
沉龙:非洲大型鸟脚类恐龙(体长9米/长有巨大拇指)
-
龙生九子,为何没有一条是真龙?看看龙的妻子你就明白了
-
从许世友到天宝,毛泽东给五个人改过名字
-
清明上河图里死人在哪?
-
与罗织经齐名的四本书 这四本书主要讲了什么
-
努尔哈赤反腐杀子谜案:一国之君为什么萌生了杀子动机
-
穿越古代,我一个历史学者,眼中的拥有诡异莫测能力的奇人
-
提塔利克鱼是人类祖先?鱼类及两栖类间的物种(已灭绝)
-
“大器晚成”成语据《老子》考证有误
-
他和毛主席同窗,娶邓小平前妻,儿子是副国级干部,自己却坐了8年牢
-
梁山上最没用的三个好汉,前面两个死得很惨,最后一个却当了大官